盐城1941 |
发布时间: 2011-01-19 来源: |
皖南豆萁燃;苏北云水怒。 ——题记 茂林风云 1941年1月中旬,深冬的寒风在盐城上空上恣意吹拂,日本军机嚣张地结队低空掠过,扔下多枚炸弹后扬长而去。然而,农历春节毕竟已近在眼前,年糕的糯香已在大街小巷飘荡。 串场河畔的文庙(今市老年大学一带)是日机重点目标,这里驻扎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简称“华指”),航弹爆炸掀起的灰土砸得“华指”政委胡服(刘少奇)一身,跟随他从中原来盐的一个炊事员不幸遇难。但是,“华指”无暇顾及自身安危,他们深深牵挂着千里之外艰难突围的军部战友们。 其时,新四军云岭军部及江南新四军奉命北移,不料在安徽宣城市泾县茂林镇,遭国民党32集团军8万之众重重围困,危在旦夕。敌方指挥官顾祝同、上官云相与新四军叶挺军长虽系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同学,但顾氏与上官秉承蒋介石密令,哪顾同窗之谊,更无抗日大局,定要置新四军于死地——赢家只有一个,日寇。 忽坏长城 泾县危殆,怎不让刘少奇、陈毅等在盐“华指”诸将揪心万分!盐城斯时已成为延安与皖南联系的纽带,刘、陈即在盐城担任起向皖南传达中央指示,向中央汇报皖南事态的代言人。 叶军长11日来电:“固守一拼,拼一死以赎其过”,同时转告中央迅速向蒋、顾交涉,“并望苏北有所行动以为增援”。 “围魏救赵”!刘、陈迅即决定近打江苏韩德勤(亦系叶之保定同窗、顾之老乡)、山东攻沈鸿烈,迫皖南解围。次日即收到中央回电,同意此计。 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皖南局势急转直下,坚持至14日,9000多将士中仅突围2000余人,余部牺牲或被俘。叶挺被俘,项英等多位高级将领壮烈牺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遇重挫,国家前途命运悬于一线。 审时度势 7000新四军皖南喋血,蒋介石系统得意忘形,大肆封赏磨擦诸将,并于17日公然取缔新四军番号。 日伪自然弹冠相庆。南京汪伪行政院副院长周佛海18日在日记中写道:“国共火并,恐从此开始矣。甚盼宁渝两方国民党同志能渐趋接近,以至于完全合作,当日夜馨香顶祝以求之。” 抗日统一战线能否坚持、新四军今后何去何从?身在盐城的刘少奇、陈毅,迅速作出回应:不能对顽固派抱有幻想,新四军的命运必须牢牢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 刘少奇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驾驭时局的过人胆识,于1月18日致电中央:“拟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并以陈毅代军长”。次日,刘、陈再次联名致电,表达这一建议。 挺起脊梁 1月20日,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研定此事,同意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同日,由毛泽东亲笔起草的中革军委命令即传回盐城: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军长叶挺,领导抗敌,卓著勋劳;此次奉命北移,突被亲日派阴谋袭击,力竭负伤,陷身囹圄。迭据该军第一支队长陈毅、参谋长张云逸等电陈皖南事变经过,愤慨之余,殊深轸念。 除对亲日派破坏抗日、袭击人民军队、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另有处置外,兹特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着陈代军长等悉心整饬该军,团结内部,协和军民,实行三民主义,遵循《总理遗嘱》,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保卫民族国家、坚持抗战到底、防止亲日派袭击而奋斗。” 当晚,刘少奇在盐城大众剧院向“华指”和中原局机关干部传达命令,大家始知眼前的胡服即刘少奇,新四军也第一次有了政委。也是在这个晚上,以“华指”为基础重新组建的新四军军部宣告成立。 重建军部 1月23日,陈毅、刘少奇等新四军将领,在盐城创办的《江淮日报》上发表《就职通电》:“当兹强寇蚕境、秦桧横行之际,毅等誓遵三民主义,实行总理遗嘱,与日寇及其走狗中国亲日派奋斗到底!” 24日,《江淮日报》发表陈毅文章:“毅以庸愚,身处前线,值此危局惨变,按诸抗战职责,断无消极退让之理。本人就任代理军长,克日于盐城恢复军部,统率9万之众,誓与日寇汉奸投降派奋斗到底!” 1941年的1月25日,是新四军重振军威的日子,也是盐城改写历史、站在历史最前沿的日子。 这天下午2时,新四军重建军部庆祝大会在盐城游艺园(今八十间一带)举行。 刘少奇宣读军委命令后,刚刚不惑之年的陈毅庄重地走到讲台前,扫视全场,四川口音振聋发聩:“……这在中国抗战中、革命史上以及将来都是一件大事……因此,今天新四军军部的恢复,是直接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前途……一定有把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定有把握打倒亲日派、反共顽固派……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激昂的声音盘旋在每个抗战志士的心头,飞扬在华中抗战烽火弥漫的大地上! 时任阜宁县东坎镇东北行署办事处文书课长的韩培信,亲历了这震撼一刻,“人们兴奋地奔走相告,大家都说,苏北这下有救了,华中有救了!” 此时,正是农历腊月二十八,盐城大地一扫阴霾,各家各户开始张贴大红春联。其中一联特别抢眼: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走向辉煌 军部重建,驻扎盐阜区的八路军115师黄克诚部万余战士,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他们和东台(含大丰)一师,以及其他新四军将士一样,换上了许幸之教授等人设计的新臂章“N4A”,外方内圆,蓝白二色,格外醒目。 自此,9万余新四军将士驰骋在大江南北的华中抗日战场,并迅速发展壮大。盐城因军部和中共中原局(华中局)指挥机关所在,加之大批的抗日志士和经济、文化人士,以及罗生特等诸多国际友人的到来,被誉为苏北的小延安。 诚如盐城市中心重建军部纪念碑铭文所记: “刘少奇政委、陈毅代军长运筹于陋室茅屋,奔走于芦荡沼泽,忍饥寒,沐风雨,入枪林,出弹雨,发展人民武装,扩大统一战线,加强政权建设,创办文教事业。广大军民在反扫荡、反清乡、反伪化、反磨擦的斗争中,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粉碎了顽固派的投降逆流,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开创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的邹韬奋,亲历新四军在盐城地区的件件大事,赞叹:“过去十年来从事新民主运动只是隔靴搔痒,今天才在实际中看到了真正的新民主政治。” 八年抗战,新四军对日伪作战2.46万余次,毙伤29.37万人,俘12.42万余名,5.4万日伪官兵投诚反正。新四军由初建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21万多人,地方武装9.7万多人。新四军共有80000多名将士、300多名团以上干部光荣献身。 昔日硝烟战场,今日美好家园。70年过去,今日800万盐城人民,正在铁军精神鼓舞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洪流中,奋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盐城,因新四军而崛起。 盐城,从1941走向辉煌。
|
作者: |
编辑: 小轩 |
下一条:回忆:新四军重建军部
上一条:露华浓养生火锅周年庆优惠酬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