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盐城美食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轻松识别“伪劣食品”的妙招

来源:盐城美食网发布:盐城美食网点击:1548更新:2014年5月15日 19:11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可掌握五点区别方法,以免上当受骗。

(1)卖价偏低应注意

 在一些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上出售的食品非常便宜,有的甚至低于成本出售。如一袋真的婴幼儿奶粉(400克)成本在9元左右、一瓶香油(500克)成本在10元左右,可市场上有的婴幼儿奶粉3元、5元、6元就一袋(400克),香油7元、8元一瓶(500克),广大消费者对于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格的要格外注意。要注意,为什么销售者要做赔本的生意?其实这样的奶粉基本上是没有奶的成分,或含量很少,多数为蔗糖成分;而“假香油”是用“棉籽”制作后加 “油料”调制而成的。

(2)外观夸张慎选择

 颜色、味道夸张的食品要注意。现在市场上有些食品易引起人的食欲,一看就想买。其实这是假象,如:馒头特白,牛奶特香,可能是添加剂超标的表现;色泽太艳的产品,很可能是人为加入的合成色素或发色剂亚硝酸盐造成的;油条特别大,可能添加的有洗衣粉;手工刀削面、麻辣汤特别香,可能是汤里放了罂粟的缘故。

(3)过分推销要防范

 推销食品过分热情的要注意。像列宁所说:“在市场上叫嚷的最厉害的人,往往是想把最坏的产品推销出去的人”。如:某一香肠造假分子把各分店过期变质的香肠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回家,进行二次加工。为了促销,一般香肠厂家给服务员每卖500克拿回扣一角钱,而他给回扣2角钱,结果他的香肠很快卖光。

 (4)近似易混须弄清

 商标、标示、品名、产地近似名牌、容易混淆的食品要注意。什么产品有名气卖得快,它的周围假冒的产品随之而来。如:有名的面粉厂门前摆着一排面粉在叫卖,销售者称是工厂分配给职工的年货,其实是假冒产品。如德州扒鸡是用正宗当年鸡做原料,有的假冒德州扒鸡用的却是下蛋2—3年的下架鸡做原料,也称自己的是正宗的德州扒鸡。

(5)“早产”食品有猫腻

 主要是节令食品、保质期短的食品要注意。有些食品保质期很短,但由于是节日,需要量又特别大。制假者为了旺季多卖货,就备足货量,打上后来的生产日期,坑害消费者。如个别汤圆生产者,从上一年的12月份就开始生产汤圆,生产日期一律打上下一年农历正月十二、十三两天的日子,然后送冷库里保存。当旺季到来时就抛出去。消费者以为是最新的产品,但实际上已是冰了好几个月的产品了。这种“早产儿”的现象,在奶类和其他一些保质期短的产品中已有发生。

 选购食品时,消费者常常被食品包装上不知真假的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弄得一头雾水。昨天,读者陈女士就致电本报热线,咨询选购食品时鉴别标签真伪的方法。记者请教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专家,专家介绍在标签上作假的食品包装有4种类型,提醒市民在购买食品时注意辨别。

 谜语型标签如一种外观包装很好的速冻银鱼,厂名只有“陕西××”(为地名);一盒包装精美的鸡精,干脆只标注“新加坡出品”。这种让人猜不透的含糊不清的厂名、厂址,已成为部分食品标签的潮流模式。

 戏法型标签如将大包装食品化整为零,分解成小包装,小包装上干脆不标明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一些过期大包装食品,就是这样经“打扮”后出笼的。还有的商家把过期食品的包装拆掉,当做零散食品出售,或者利用乡镇的一些个体商店销往农村。

 弹性型标签标签上将保质期标为1~3个月,使消费者难以掌握。如若过了1个月后食品变质了,只好自认倒霉,因为保质期可算是1个月;如若过了1个月后商品还在销售,则似乎也无可指责,因为保质期可到3个月。

 随意型标签最为常见的是有些袋装食品既没有标注生产日期,也没有标注保质期,或写着生产日期见××处,却不见其踪影。相当一部分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字迹模糊,消费者难以辨认。还有的是标签连同食品一起被厂家“优惠”出售,商家则随卖随贴或用不干胶纸自行标注生产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