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本应是饮料行业的销售旺季,但是今年6月,受天气不稳定及塑化剂事件的双重影响,国内饮料业销售增长普遍放缓甚至出现下滑。广州不少市民因担心塑化剂而减少喝饮料,或禁止孩子喝饮料。有专家称,其实消费者不必盲目恐慌,塑料包装中迁移出来的塑化剂的量非常少,不足以带来危害。
市场
塑化剂影响饮料销量下滑
前段时间,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检出塑化剂,有关部门已采取下架封存等措施。眼看着盛夏逐步逼近,本该是饮料销售最好的时节,但现在饮料却受到冷遇。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无论是大超市还是小卖部,饮料的销量都出现下滑趋势。
另外,一些饮料生产企业也对今年的市场前景也抱着不乐观的态度。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今年康师傅饮料要想保持去年的增速有很大的压力,首先在经过去年的高速增长后,康师傅饮料年销售量的基数已经很大,今年再想实现高速增长不容易;第二就是今年的天气不稳定,去年的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气温都很高,而今年的气温时高时低;另外,塑化剂事件客观上对销售也产生了影响。
据记者了解,在原料价格及CPI指数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很多饮料企业目前都不敢轻言涨价,唯有减少宣传投入。
市民
很多人对喝饮料感到恐慌
塑化剂遭曝光后,记者发现,目前不少广州市民对喝饮料感到恐慌。市民陈先生说,现在他老婆严禁他喝饮料,一般他开车时就喝瓶装水,有时他老婆专门用不锈钢保温杯从家里装一大杯冰水来让他解渴。
此外,记者还发现,孕妇、小孩和肾脏功能不全者成了"恐饮族"的主要人群。怀孕3个多月的宋女士说,自从看到新闻报道"台湾一孕妇可能因喝了含有塑化剂的饮料,致使生出的孩子生殖器官有缺陷"后,她就不再喝饮料了。
以往,儿童和青少年是饮料消费的主要人群,自塑化剂风波后,不少家长都严禁孩子买饮料喝。"我告诉儿子,只要他坚持不喝饮料我就给他买IPAD."一名家长甚至这样跟孩子许诺。"
有医生告诉记者,有的肾脏功能不全者也自行戒掉了饮料,担心饮料内的一些添加剂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有部分广州市民声称现在只喝传统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今年因塑化剂的影响反而迎来了一个销售高潮。
专家
瓶身"溶出"的塑化剂量极小
在"食品添加剂的功过是非"专题讲座上,复旦大学教授厉曙光特别提到今年3月一项针对饮料塑料包装中塑化剂迁移量的科学研究,饮料中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的含量均远远低于国际允许的迁移标准。
厉曙光对塑化剂的研究长达16年,他的科研小组今年3月针对饮料塑料包装中塑化剂的迁移量进行科学研究,研究对象为49种饮料,包含茶饮料20种、果汁饮料21种、咖啡乳类饮料8种。研究发现,DBP的检出率为98%,DEHP检出率为100%.饮料中合计DBP的含量为0.037mg/l(国家允许迁移标准为0.3mg/l);合计DEHP含量为0.078mg/l(国家允许迁移标准为1.5mg/l)。厉曙光介绍说,塑化剂目前约有20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3种,为DEHP、DVP和DOP.台湾此次发现的是DEHP,最常用,占全球塑料塑化剂消费量的86%."实际上,这种拥有复杂化学名字的增塑剂就是塑料袋及塑料制品中含有的一种化学成分,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韧性。"
厉曙光指出,台湾塑化剂事件是人为直接添加到食品添加剂中的,剂量比较高,毒性大。而他所研究的主要是塑料包装中塑化剂的迁移量,从目前来看,塑料包装中迁移出来的塑化剂的量非常少,由于人体有代谢功能,可在24~48小时内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这样微小的量还不足以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