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盐城美食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亭湖“产城结合”打造江苏沿海中部的产业新城

来源:中国亭湖网发布:盐城美食网点击:2060更新:2013年9月12日 18:06

风从东方来!

  六月,行走在盐城市区,时常可见写着这五个大字的巨幅广告牌。风从东方来,是强劲的城市发展之风,从盐城的“浦东”——河东新城来,由国内房产排名首位企业——上海绿地集团打造,在不久的将来,通榆河东将崛起一座总投资达8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一个现代服务业的新地标。

  在通榆河东打造城市综合体,是亭湖区依托产业造新城的众多手笔之一。现在,该区正以打造江苏沿海中部的产业新城为目标,并以产业造新城、以城市做产业,以新城崛起和旧城出新给力大市区建设,谱写了“产城结合”的新篇章。

  从“环保小镇”向着“环保之都”迈进

  4月18日,中国亭湖第十五届枯枝牡丹节暨经贸洽谈会隆重举行,近200名客商在主会场——盐城环保产业园科技研发基地及公共服务平台 (绿巢)附近,看到枝头喜鹊不时飞过,宝瓶湖内野鸭嬉戏,很惊讶于这里生态环境的宜居宜业。

  盐城环保产业园开发建设已两年多,引进并实施重大项目60多个,核心区内企业林立、一地难求,为什么还能保持如此优良的生态?亭湖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句话尽释其中原因:“我们建设的是环保园,如果跟传统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一样,还配叫‘环保产业园’吗?”

  环保园,先环保,这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铁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排污管网、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先行考虑,路灯也要通过风能、太阳能供电体现环保元素;项目未入门,环评先上前,涉污项目固然拒于门外,与环保似是而非的也甭想入园。环保项目,项目自身要环保,还要服务于环保事业;公共服务平台——绿巢,运用16项顶级环保技术,成为园区的“地标”,也成为行业的金字招牌。

  日前,外地一个投资考察团来到环保园,对正在建设的“环保小镇”产生了兴趣:你们不是致力于“环保之都”么,怎么搞起“环保小镇”来了?园区负责人幽默地说:“人家河北省省会都叫作‘庄’(石家庄),我们刚起步的园区充其量只能叫‘镇’。‘环保之都’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但从‘小镇’做起,既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渐进,也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忽略 ‘小镇’特有的风光、生态、人文……”

  基础设施的高标准、项目选择的高门槛、服务平台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丝毫没有妨碍产业的发展,相反宜居宜业的环境吸引了重、特、大、外项目和科研院所的纷纷落户,“国”字头企业中建材签约落户,投资60亿元的庄合地能项目正在积极完善前期相关工作……仅今年前几个月,园区就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电能服务网、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香港环保协会等11个单位签订了落户协议,不但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撑,也实现了宜居宜业的发展愿景。

  在光与电之中大手笔描摹盐城新“浦东”

  4月23日,大同集团到亭湖新区考察,就LED蓝宝石长晶及切片项目选址事宜进行磋商;

  5月13日,惠普公司与亭湖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就外包项目落户光电产业园进行实质性商谈;

  ……

  春节过后,亭湖新区越来越热闹:申办工业企业的,实施产业转移的,搞城市综合体的——精明的客商都看中这个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想在这块潜力巨大的“宝地”上抢得先机。同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心:你们不是叫“新城街道”么,建设新城才是主要任务,怎么积极引入工业企业,不怕几年后也搞“退二进三”么?

  不错,去年8月中旬,亭湖经济开发区被调整为新城街道,但那是为未来的新城设置的行政架构;不错,这里的新城会“退二进三”,眼下正在进行这样的工作,但那是针对与新城产业定位不相符的工业企业。“未来的新城不只是纯粹意义上的、只有服务业的城市,还要有高、精、尖、新的产业支撑,这样的新城才有实力、活力和魅力。”我区对正在建设的新城这样定位。

  有基础、没污染、高科技、多产出的光电产业,是适合新城建设和发展的工业类型。这一产业类型被选定后,亭湖迅速规划光电产业园,围绕“四有三聚”要求,依托江苏的光伏产业优势,借助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双重战略机遇,将光电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加以培育、发展,高起点制定了光电产业发展规划,并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为光电产业发展铺设“绿色通道”,目前已经有10多家光电企业落户,下一步将着力突出 “新能源、新光源、新元件”三大领域,新上硅锭生产、硅片切削和LED蓝宝石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光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预计到2015年,光电新能源产业将达到100亿元规模。

  绿色的光电产业蓬勃兴起,带来了财气,也带来了人气,随该制造业而生的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医院、学校、商城、人才公寓、文艺中心……就在距光电产业园不到500米的地方,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兴建的城市综合体已破土动工——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使新区的业态更加丰富、经济更加繁荣、形象更加优美。

  以城北物流引领旧城出新、业态出新

  连接城市东、西最重要的桥梁——世纪大道通榆河大桥通车;

  拓宽、延伸后的新毓龙路上,市民们欢天喜地地逛新路;

  城市中心干道上的迎宾桥正式通行,一桥通南北,满城闻笑声;

  ……

  连日来,一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完善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为旧城出新添上了新景观、创造了新平台。“要用基础设施改善和现代产业的优化布局,实现新城与旧城的无缝对接,使得旧城与新城交相辉映。”在当日的逛新毓龙路过程中,亭湖区住建局一位负责同志这样说。

  旧城出新,不只是拆旧建新的过程,还是一个服务业业态出新、品级提升的过程。几年前,亭湖区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时,对一个街道的 “月亿楼”——一幢楼的每月税收超亿元羡慕不已。而今,在范公路西侧的侨联大厦,已有100多个公司相继入驻,成为全市首个税收超千万元的楼宇。

  这边注册经济风生水起,城北的物流业已经声名鹊起、业绩斐然。为了让城北这个老工业基地出新貌,亭湖运用其相对充足的土地资源,将产业定位在 “大市场、大物流”上,以市场做物流,以物流兴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义乌、明珠、白马、五金机电等一大批专业市场沿旧204国道一字排开,形成了苏北有名气、全国有影响的商业集散地。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业,不但有面积可观的物流园,中运、华健、亚邦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物流企业落户,并与全国并网,形成四通八达的物联网,昔日似城非城、似郊非郊的城北,如今崛起了一座以产业兴起的新城,与城南、城东新城遥相呼应、相映成趣。

  作为盐城的主城区,亭湖承担着建设新城与改造旧城的双重重担。为了让旧城出新,我区积极策应大市区建设战略,全力投身城建项目服务工作的同时,还立足自身优势,在城市开发建设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先锋国际广场,海龙路、范公路、长坝路安置房、宝龙城市广场、五洲国际……一批房地产项目被列入区会战项目,在市区的东南西北全方位铺开,整个城市成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大工地。(陈志平 俞春兰 成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