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盐城美食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五彩花灯 别样魅力

来源:盐城晚报发布:盐城美食网点击:2184更新:2013年5月12日 22:17

正月初九夜晚,上百名盐城晚报小记者活跃的身影为它平添亮景。咔嚓咔嚓相机声不断响起,随处可见游人队伍中小记者在拍照留念。这样的灯会,在孩子们的镜头中是花灯的海洋,更是梦幻的游园。

  “最难忘《光碟雄鹰》”

家住耿伙新村的小记者白葱怡说,自己一进门就被眼前展翅翱翔的雄鹰震撼住了。“那盏灯叫《光碟雄鹰》,是由碟片拼成的,印象特别深。”小女孩的脸颊被冻得红扑扑的,但还是一脸兴奋。她说自己还是很小的时候看过灯会,已经没有多少印象。“虽然没戴手套,但我还是特别愿意出来玩。”她悄悄告诉记者。

一旁33岁的母亲徐长弟笑着说,女儿平时最怕写作文,因为没有题材,总是挤出两句话就没有了,这次看灯展,希望回去她能交出一份“有内容”的作文。

在《唱响兔年》、《笑口常开》、《梦幻迪斯尼》等花灯前,也有许多小记者驻足拍照。南苑小学11岁的刘亦恬每走到一盏花灯前都要母亲给她拍一张照,“怕忘了灯的样子,回去仔细看看,好写作文”,她说。

  父亲一路提着花灯

一副全框眼镜占去了三分之一个小脸蛋,颇有书卷气的小记者李学禹已经在一旁构思回去的“观灯有感”了。“把所看到的灯整理一下,选择最难忘的描述下来”,来自市二小的他边说边拉住一旁的父亲,央求买一盏花灯带回去。在阿童木、小白兔等造型灯和普通的手提灯中,他还是选择了后者。“这种传统的花灯还是小时候拎过,好像回到童年了。”

一旁的父亲买完后立即用打火机点上了花灯,在水街石板桥下,父亲一手提着灯笼,一手牵着儿子的小手,往前面的灯海中走去。

昨夜在水街卖手提花灯的仇同芳告诉记者:“今天的生意还不算特别好,往年都能卖好几百个,因为前面的石板桥封起来了,一些孩子走不到这里,只有路过的家长会买一两盏拎着。孩子大多数是嚷嚷着买,但自己拎的少。”

  “自由才是快乐”

身高差不多、身着蓝色羽绒服的两个男孩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们是来自市一小的潘晨亮和王志恒,姨弟兄俩每次小记者活动都一起参加,被大家称为“黄金搭档”。

与其他小记者不同的是,这弟兄俩是自己过来看灯会的,并没有大人陪同。

“我负责写,他负责拍,我们每次都合作很愉快。”哥哥潘晨亮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他们很自由,没有大人在一旁约束,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自由才是快乐啊!”这位10岁的男孩喊出这句时,一蹦三尺高,十分开心。在与妈妈的电话中,他激动地说:“今天碰到晚报的记者阿姨采访我啦,还有摄影叔叔给我们拍照片,我要把明天的报纸剪下来贴到墙上。”

一旁的姨表弟王志恒则稍显内向,他话不很多,但一直不停地按动手中的快门。他注意观察周围灯的造型,每跑到一盏灯前他都静静地打量一番,小家伙正在试图选取最适合的角度,想要拍下这最生动的瞬间。

灯会花絮 灯会作赛场 比比谁“专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昨天晚上,本报小记者杭馨是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盐镇水街的,她是市一小三(4)班的学生。

杭馨的妈妈告诉记者,临出门时,爷爷再三提醒杭馨,“别忘了带采访本。你是以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去看灯会的。”

到底是孩子。进了灯会现场,小杭馨一下子被入口处的一条巨大的飞龙吸引住了,靠近一看,竟然是用汤勺、调羹等做成,工艺精湛。赞叹之余,杭馨和她的妈妈轮流站到飞龙前留影。

每组彩灯前,都配有文字说明。杭馨留影后,都把文字说明抄写在采访本上,“我是来采访的,不是单纯来玩的。”

·搞不清谁是记者·

38组彩灯兼具形、色、声、光、动、新、巧、奇、乐等特点,游人一一看下来,还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有些小记者为了节省时间,用上了其他的采访设备。解放路小学的王晓雨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对彩灯特点的观察和欣赏上。而对于彩灯的文字说明,她让爸爸用照相机一一拍下来,回家后再作整理。

市一小二年级学生徐玥连摄像机也用上了,不但彩灯、文字说明全部记录,就连整个赏灯过程也不放过。

就在本报大记者采访徐玥时,徐玥的爸爸竟然把摄像机镜头对准了我们。嘿,真叫人搞不清,到底谁才是记者!

·灯会现场挑个刺·

盐城晚报小记者唐昕是市一小学生。记者看到唐昕时,她正站在灯组《活力盐城》前,抄录文字说明。连一旁的保安叔叔都被她的认真劲感染,探过头来一起辨认灯组说明。

很快,他们发现了一处不对劲的地方。文字说明为:灯组采用别致的舞台为主要元素,载歌载舞的人们和舞动的人物造型,彰显了盐城的魅力,配村华丽的时尚元素点缀,充分展现了活力的盐城。

原来,现场文字说明中的“配衬”写成了“配村”。一旁的保安表示,将尽快反映给有关部门,提醒他们更正。

小记者们非常珍惜昨晚的采访机会,市二小四(1)班的王清卿下午6时不到就来到水街。王清卿的爸爸妈妈晚上加班,她就请爷爷陪她一起看灯会。晚上7时许,大部分小记者刚刚步入水街,王清卿已经结束采访啦。